资讯中心


2023年教指委联席会副主任委员马凤芝教授致辞

 

尊敬的华师大校领导,尊敬的各位教指委委员、各位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老师们:

大家好!

最近几天“江南江北雪漫漫”,如明代诗人杨慎诗中所说:“飞雪正应大雪节,明年馥是丰年期(明·杨慎《 十一月十三日雪 》),瑞雪兆丰年。今天,我们相聚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2023年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与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联席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社会工作转型发展研讨会”,共研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计。这是一次盛会,是2019年年底本届教指委履职以来、以及2020年及三年疫情后,全体教指委委员和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和负责人的第一次线下联席会议。过去的三年,大家是在线上相聚,今天我们面对面的开会交流,非常的高兴。会议的盛况恰如清人阮元诗中所描绘的:“此间大雪节,花放小桃枝。况有温泉气,浑如春暖时”(清·阮元《 过电白温泉题僧壁二律 其二》)。我代表教指委对所有参加这次联席会议和研讨会的委员、中心主任、各授权点负责人和朋友们、老师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和任务,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提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面对中国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背景,需要遵循现代社会发展的逻辑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在与外部新型环境的复杂互动中作出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构建一种与新型社会形态相契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今年三月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社会工作部,统筹信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志愿服务管理等工作,充分显示了系统性、整体性社会治理的理念,也在重塑着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社会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强党对社会领域领导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些发展变化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和新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之年。社会工作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局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社会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是什么,社会工作如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新格局上推进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是摆在社会工作学界和实务界需要思考的问题。

历经30多年发展,我国社会工作在教育规模、服务机构数量和人才队伍规模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社会工作学科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实践发展对社会工作学科所提出的要求还不匹配。这种不匹配表现在:从西方引进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存在“水土不服”问题,理论脱离实践,方法未能满足国人的社会文化和心理需要,致使实务回应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精细化能力、政策研究与倡导能力弱;社会需要与社会工作满足需要的能力不匹配;人才队伍质和量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表现为理论和研究跟不上、落后于实践的快速发展,本土实践理论方法总结滞后,基础性理论研究薄弱,原创性知识匮乏,不能形成支撑学科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亟待提高。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需要:深入思考新发展阶段社会工教育发展的新内涵新特征新变化,研究社会工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和着力重点,做好学科建设,做好社会工作教育的大事。

我们需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说的,“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学科、学术和话语”这三大体系的建设,应该说是中国社会工作在新发展阶段中的重大任务,是社会工作学界面对的巨大挑战。三大体系如何建设?习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里所提出的“三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三性是:继承性和民族性,原创性和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三性”归结到学科建设上,就是习总书记在去年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的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新发展阶段的新征程中,提升中国社会工作的原创能力。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我们基于对中国社会基本特征的深刻认识,将中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几千年优秀文化和思想的传统底蕴与当前鲜活的实践纳入其中,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社会工作学科的重大问题,这是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创新、学科建设的根本遵循。社会工作学界需要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社会工作的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丰富中国理论,这要求我们守正创新,强化问题意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解决学科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植根中国的学术体系、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科学提供有力支撑。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工具,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国家对社会建设和社会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27日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研究生教育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这次教指委和教育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就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 (2020-2025)》部署,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社会工作教育在参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自觉性、促进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召开的。

2023年-今年5月,《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深入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切实提高培养质量。具体对于社会工作硕士培养来说,我们需要,第一,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引导专硕解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可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设计和研发等多种类型的研究成果替代学位论文,作为申请专硕学位的基本条件,为不同形式的成果制定相匹配的评审标准,在成果评阅和抽检中引入行业专家,强化专硕的实践创新导向。以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发起的全美教育博士培养改革为例,对教育博士不再要求撰写学术性较强的学位论文,而是探索开展“顶石体验”即“以将片段化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为目标的‘皇冠式’课程或学习经历……(罗伯特·杜勒尔),深入实践,聚焦院校运行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研究方法和专业知识形成问题解决方案,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成果作为申请学位的创新成果,以问题解决实效作为成果评价的重要标准。这对我们将要进行的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的培养是重要的参考。我们要在专硕专博培养过程中加强与行业的联系,立足实践,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开展学习和研究。新修订的社工硕士论文基本要求纳入了上述措施。第二,社会工作硕士的培养需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科教融汇为途径,建立人才教育资历与岗位职级衔接的专业制度,强化课程设置与专业技术能力考核的衔接性,提升社会工作硕士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学生专业就业率,提高社会认可度。第三,要强化课程教学的实践性,采用案例教学、专业实习、真实情境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高质量的课程教学离不开高质量的教材,我们需要加强行业部门在专硕课程教学和教材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将真实项目、优秀教学案例等纳入专业核心教材。目前的教材已经严重落后于现实中鲜活的社会工作实践,需要按照两个结合进行教材的编写。

各位老师们:在艰巨任务面前,我们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责任,团结协作,在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的领导下,携手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努力提高社会工作对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我们要发掘中国千年文明历史中的思想和文化资源,把老祖宗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智慧加以研究,总结党的群众工作的教育,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鲜活经验,为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自主知识体系的社会工作学科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代表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感谢华中师范大学校领导对此次会议给与的支持,感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心在筹备会议中和为会议顺利进行所付出的辛勤工作,感谢为会议提供志愿服务的同学们。

祝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工作顺利,身体安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