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1. 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历史117年,是涵盖文理医及工学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有悠久历史。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突出;办学思想兼容并包,拥有的全国重点学科中理科、文科和医科等数目均为全国第一;2015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以22个学科入选全球学科排名前50,领先于中国内地其他大学;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下开办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始于1925年燕京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学科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回应社会转型和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在雷洁琼教授大力倡导下,在民政部和当时国家教委批准和支持下于1988年重建,在国内首设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1989年招收本科生和社会工作方向硕士研究生。
2. 培养目标
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自建立以来一直把培养具有深厚理论根基和高强社会服务实践能力、掌握社会政策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与任务。
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促进社会服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学生既懂得宏观社会政策,同时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出政策建议的能力,可以在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社区治理和发展、反贫困等领域提供直接和间接社会服务、具有深厚理论根基和社会政策及社会服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3. 培养方案
为达成社会工作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需要在培养方案上给予配合。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夯实学生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基础。在全国率先采用国际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通用规则设计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专业实习和学术研究与实践技能平衡的训练,学生在专业价值观、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上获得深入和完备的教育。第一学年和第二学期上半年,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的基础课程,夯实专业能力的理论基础,为后续进深和精专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专业学科体系完整,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体系为本科专业教育提供了优良学术滋养环境。
第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强化对我国社会工作实践的认识了解。由本系骨干教师、外聘教授、实务部门专家授课,采取课堂讲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结合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解决中国现阶段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要、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
第三,强调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国内首创实验室教学、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境内外专业实习。要求学生在学期间累计完成800小时的专业实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第四,实行导师组教学制度。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工作实务部门的专家及本校专业老师组成导师组,并请实务部门的专家担任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与本院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务课程的学习、实习、论文写作和就业。
第五,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实现产学结合,按社会需要培养学生。为实现上述培养方案,已与北京市多家相关政府、群众团体和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办学基地,计有:民政部、北京市社工委、北京市民政局、朝阳区疾控中心、北京团市委、海淀区团委、北京市妇联、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市第一福利院等多家单位。